top of page
陳惠絹

大部分的人比起承受緊張,更寧願待在挫折裡


人性真的很難捉摸,明明是完全無庸置疑生命中的重要情事,卻總深陷千百萬個理由讓自己舉步維艱!最近在某篇文章中看到的一句話,似乎給了我一個可以理解的答案-「大部分的人比起承受緊張,更寧願待在挫折裡。」真的!好多人在即使強烈感受到停留在目前財務現況的挫折與擔憂,卻仍選擇轉身離去而拒絕專業的協助!但也慢慢體會財務顧問在陪伴的角色上的不可或缺,因為理財是為了更好的未來,所以理財行為的改變是必然,而改變過程的緊張是理所當然,所以顧問的角色就是陪伴每一位願意改變的你面對緊張、接受緊張、處理緊張,然後放下緊張!


年輕一代的憂心,自己有個老不起的未來

小慈,爸爸已經過世多年了,三十好幾,和媽媽依然情牽相依,那天被邀請參與媽媽已經執行多年的財務計畫年度檢視,看著媽媽在我們的陪伴下對於即將退休的生活充滿了安心的期待,擔任市立國中教師的她竟也擔憂起自己的未來,因為同事們都紛傳等到他們這一世代退休時,國家能給付的退休金應該是一個老不起的未來,就這樣我同時成了母女倆人的理財顧問。接著的幾次面談,媽媽都特地來陪伴,原以為是媽媽對孩子的不放心,但漸漸的才發現她在眉宇間始終有著一股緊絀的焦慮,媽媽心疼地述說女兒從國小開始就一直被免疫性疾病所困,大大小小的檢查與手術無以計數,所以長期下來比較容易緊張。


真的好巧!人們對待金錢的態度往往就是對待生命的態度,在小慈的身上毫無遮掩地可窺悉,免疫性疾病讓她每隔一兩年就得住院挨刀,即使如此高的頻率,仍無法減輕她對於術後不適與疼痛的害怕,更別說對疾病不可控的焦慮感,所以媽媽與主治醫師成了她看得見抓得住的安全桿,但多年來疾病的折磨並沒有讓她選擇積極而能慢慢見效的健康促進生活,甚至體重扶搖直上,讓身體的負荷雪上加霜;而對於金錢的處理,似乎也有了同樣軌跡可循,一方面清楚若不投資理財,好不容易存下來沉甸甸的錢,將隨著通膨而變得輕飄飄的,但偏偏看得見、不會震盪起伏的存款數字似乎才是她的財務安全帶,那些數字在她心中有一條讓她自覺可以安全無虞花錢的線,然而這條線卻怎麼也框不住她的衝動性購物,買的都是她認為有療癒效果的可愛商品,小巧的效果如同商品外型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倒是大辣辣地佔用了不少老家與目前租屋的空間,但也許就是逐漸擁塞的窒息感讓她願意嘗試改變,只是之於她而言,每一個改變,緊張都如影隨形,不過慶幸的是身為顧問的我總能「I see You」,當然安全財務的載體〝陪伴〞同時因應而生!


心裡的洞補起來,口袋才能滿

理財規畫是要讓人安心的,所以絕對不是粗暴地將錢從銀行存摺拉進投資帳戶裡,然後等著讓時間證明一切,數字的演算真的很容易就找到解決方式,但行為經濟學也明白告訴我們,人才是最不可控的變數!小慈擔心規劃後她就不能隨興買她要的療癒商品,但若不依計畫執行,自己好像就是個不聽話的學生,就如同在旁的媽媽不認同的碎念總否定著她;於是我好奇她所喜歡療癒商品的樣式、同理她喜歡卻買不到的遺憾、同感她喜好可能無法繼續的慌張,然後在顧問我心中安全數字的範圍內,來來回回地與她一起揣摩出她心裡那條滿足的界線,所以即使收入穩定,生活的緊急預備金硬是比別人多一些,重要的是她覺得緊張少了許多;陪伴的確是需要付出的,但不用太多,因為只要順著對方想要成長的意願就好!


人們的確常常不自主地用錢來填補生命中曾經的焦慮、恐懼或遺憾,所以和錢的關係也會深陷於同樣的焦灼情緒中,所以引導人們看見自己與錢的關係,然後輕輕掀開心裡頭那被遮掩的洞,看見自己到底真正想拿錢換回的是甚麼? 自尊、安全、自由、認同、還是愛? 因為心裡的洞要先補,口袋才會滿!非常明顯地小慈的洞大部分來自於長期困擾她的疾病,因為擁有了身體,卻無法與之和諧共處,反而不斷帶來不適與恐懼,所以鼓勵除了疾病治療外,更應藉由飲食、生活、運動等來重新連結自己與身體的對話與互動;所以某日傳來訊息問我暑假期間會有一筆稍多的額外支出,想調整現金流,原來他與媽媽一起參加營養師的健康飲食減重課程,我為之欣喜,期待能在更多專業人士的協助下,一起遇見蛻變後更好的她!

全生涯理財規劃 (Life Style Financial Plan) 最重要的意義是把「錢」從是焦慮的來源變成可量化的資源,否則不論錢變多或變少都將是災難一場,所以現在的你,是繼續選擇在挫折中〝活下去〞? 還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願意迎接在改變的緊張中〝活起來〞?

8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